頭版
張海:志當存之高遠 書寫時代篇章
必須承認,書法作為一門傳統的藝術形式,在今天人們的視野里,它的身份稍有些“復雜”。一方面,它是社會生活的應用,以及在此基礎上漸至形成的美感與審美經驗。因此,它具備了陶冶心性、修養怡情的人生功用。另一方面,它又在應用的基礎上強化了藝術的屬性,或者稱之為“視覺”因素的凸顯。這也是書法從“古典”走向“當代”的重要標志和轉折點。
晴窗之下的“學書消日”;筆墨氤氳里的精神自適;“不激不厲”的哲學之思,這些似乎是“書法傳統”的理想境界,它一如午后溫暖的陽光,依然“回味”在那些祈尚安寧、追求寧靜的心靈中。
而進入“展覽”時代的書法,卻是更加注重作品的“形式”因素,便于以“視覺”的最佳狀態與觀者邂逅,而后再從“眼睛到心懷”。
其實,在這二者之間也并不存在天然的鴻溝。“自娛”而“娛人”。從個體的體驗到社會公共場域的審美傳播,這也正是“筆墨當隨時代”的精神高蹈。“古典”的情懷與“時代”的鏡像相表里,生活與藝術相啟迪,書法的魄力與文化理想在此將一并發揚與光大。
《禮記·中庸》曾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2版 要聞
● “國學修養與書法·第二屆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干高研班”在京開班
● 廣東省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書法篆刻作品展”
● “硯邊八十年:夏湘平書法藝術展”在京開展
● “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在京開展
● “筆歌墨舞——上海市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5周年主題書法展”開展
● 山東省書協走進日照舉行基層調研座談會
● “回望傅山”書法展亮相太原
●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五屆四次理事會暨2015年全國組聯工作會議在寧波舉行
● “陶行知杯·全國第二屆中小學生書法大賽”系列活動在重慶舉行
3版 教育
● 孔方上的“書寫”——以《欣賞古幣書法藝術》一課為例(楊成雙)
● 吳冠中:我看書法
● 硯邊小記(童衍方)
● 書法形式基礎之我見(四)(梁培先)
● 挑戰繁體字
4版 鏡像
【編者按】書法藝術的發展一定與它所處的時代密切攸關,而今天正是一個文化發展的大時代,民族的振興與國家的富強,又源自于文化的自信。因此,建立起屬于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出于這樣的文化自覺和人文理想。其實,書法藝術是一條文化的線索,沿著它的兩端我們可以觸及民族歷史的縱深處與時代脈搏。一個時代的書法風格與審美價值取向,可以映現出這個時代的整體精神風貌。在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會議期間,我們就“中國書法蘭亭獎”這一話題,采訪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并請他從宏觀的視野予以說明和解答。在此將訪談刊出,以饗廣大讀者。
“蘭亭”近距離——訪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
時間:2015年4月21日
地點:浙江紹興
人物:張海 李世俊 王登科
5版 學術
第五屆中國蘭亭獎專題·大家訪談之叢文俊
古典的真實——書法藝術傳統的價值與屬性
編者按
2015年4月21日,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系列活動在紹興啟幕,而由此引發出來的一系列話題也正在書壇、網上迅速傳揚。人們大都懷著嘉惠于書法的初衷,就當代中國書法的發展以及過程中存在的迷茫和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與爭鳴。但由于所處的角度不同,方法論決定了討論的話題過于感性化,尚不能以理性的視野去矚望書壇。有鑒于此,本報會議期間采訪了著名的學者、書法家叢文俊先生,并就當代書法的展覽、書法創作、書法的社會性、書法教育等方面請叢先生一一作答。期待通過這樣的“尋根問底”、“探賾鉤玄”式的理論爬梳,為當代書法的發展找到一條更加寬闊平坦的道路,是所望焉!希望方家讀者關注并就此話題展開爭鳴與討論!
6-7版 展廳
● 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三等獎書家
● 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獲獎作者
8版 文心
● 【詩譚】張文綱的“詩與書”
● 【詩韻】乙未春訪日詠懷六首(高慶春)
● 【詩箋】吳昌碩(李一)
● 詩法技巧理論摘錄(一)(星宮整理)
● 【書影】劉半農《初期白話詩稿》——亦詩亦書的珍貴資料(史永元)
● 舊作荷一首(林陽)